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>校园专题>>网络图书馆>>读书活动>>教师作品>>文章内容
《静悄悄的革命》读书心得---姚财兴
发布时间:2020-10-15   点击:   来源:原创   作者:蒋文亚

感悟《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》

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。——巴金

阅读陈静静老师的《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》一书,今天阅读的是《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》第一辑的第一章——课堂的困境。

原文摘录分享:①要使学生产生持续学习的内部动机,必须经历复杂的思维、心理和社会过程,佐藤学将学习称为“与客观世界的对话”、“与他人的对话”、“与自我的对话,”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历程给予专业的、细腻的回应,这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价值所在,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;②从本质上说,深度学习是一种高度沉浸、不断持续深化、不断扩展延伸的学习方式。深度学习的学习者是沉浸其中,精神高度集中,内心愉悦、充实,处于一种“迷恋”和“忘我”状态,心理学上称之为“心流”或“高峰体验,”因为沉浸其中,所以深度学习者常常忘记了时间和自身的疲劳,能够持续下去乃至终身学习。

我的感悟:今天早晨我调查了几个我即将任教的班级学生,倒是很诚实,好几个都说是浅表学习阶段,只有一个说是浅表到深度学习过渡阶段,陈静静老师对虚假学习、浅表学习、深度学习分析太透彻了,现在我们正好在进行课改,我们应该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自主自发地参与到学习中来,成为一个深度学习者,学习效果才会真正的发生。

继续阅读陈静静老师主编的《学习共同体    走向深度学习》,今天读的是第一辑第二章“中小学课堂平等的学习权”,想把每句话都抄下来。

原文摘录分享:①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经验“打包”传递给学生,学生只能囫囵吞枣、生搬硬套,难以真正理解、迁移,学生的学习全被打折扣,甚至被完全忽略,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比较被动的,学习被简化为背诵答案、做作业和刷题。

我的感悟:这一小段话对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剖析透彻,的确在日常课堂教学中,我们多数的老师存在这种做法,所以才会导致部分学生厌学、学科成绩上不去,我们只顾着急,今后我们应该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,努力改变这种无效的学习模式。

原文摘录:②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会有不同的学习机会,展示交流的机会等等,而其他的学生则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“观看”或者倾听的状态,这些学生的思考和想法变得可有可无,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课堂的“看客”,逐渐沦为学困生,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能力不足,学习不好,不愿意继续参与学习,甚至直接放弃。

我的感悟:这段话分析了一部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,——在课堂上长期没有被任课老师关注到或很少被关注到,长此以往失去了学习的兴趣,他们也就不可能参与到课堂教学,这几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深刻反思,还好,推行新课堂教学改革以来,至少在我的课堂上,我没有带着“有色眼镜”来看学生,课堂提问、背诵抽查、问题展示等环节,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,每个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至少被提问、展示的机会是均等的,所以学生还是喜欢我的课的。

原文摘录:③……对于多数老师来说,建立倾听关系是在创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道难关,倾听关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。佐藤学书中描述的课例中,一些优秀的老师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形成比较安定、沉稳的倾听关系。

我的感悟:这段话分析的非常好。我认为学会倾听应该是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基本功之一,可惜令人遗憾的是,在日常班级管理、课堂管理、学生的问题处理上,多数老师很难做到这一点。王晓春老师在他的作品《跳出教育看教育》第107小节“学做真正的倾听者”中,也曾提及这个问题。他指出:“孩子说话的时候没有倾听者,只有教诲者,家长和教师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只是“指责”或“宣讲”,这就是我们的教育:大人从不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,却要求孩子把大人说的话照单全收,句句牢记在心,而且逐条落实,这是何等的荒谬。”斯特·蒂文特在他的作品《零距离师生关系》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,可见学会倾听的重要性。所以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、更是一种修养、一种教育方式,我们当努力去践行。

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句话:阅读是与大师的灵魂在交谈、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,感觉这句话非常好,阅读继续!

(常州市滨江中学 姚财兴


附件:
    关闭窗口
    打印文档

    Copyright? 2018 常州市滨江中学 版权所有
    地址: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赣江路296号    苏ICP备10201501号    电话:051981285850